查看原文
其他

【锦彩播报】探索新媒体教学新模式、“剪映创作营”进校园文传学院新媒体创新班实训课程圆满完成

锦彩文传 2023-01-17


探索新媒体教学新模式、

“剪映创作营”进校园

文传学院新媒体创新班实训课程圆满完成




2021年10月23日-24日,文学与传媒学院新媒体新锐创新实验班“剪映创作营”线下实训课程在忠孝大楼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课程为期两天,分别为:开营仪式、导师授课、课堂互动、作品拍摄实训、作品汇演、课程总结,共6个部分。

参加本次线下实训课程开营仪式的有剪映运营负责人李川女士、洋葱集团袁云新老师、“虚空光影”频道主理人卢埠忺老师、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傅仕彬教授、传媒系副系主任郑伟副教授、吴治刚副教授、王向军副教授及2021级新媒体新锐创新班的学员们。

在剪映实训课程开营仪式上,傅仕彬教授致辞。他代表文传学院和院长毛建华教授欢迎剪映团队专家老师们到成都锦城学院来培养培育学生们的新媒体技术能力。傅仕彬教授表示,举办“创作营”是字节跳动作为国内顶尖的网络科技公司,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作出贡献的表现。文传学院非常重视与字节跳动公司,包括今日头条、剪映等平台的合作。他对字节跳动的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希望文传学院与字节跳动的合作能够长久发展下去,共同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出更多能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四川故事的新媒体人才!

头部MCN洋葱集团袁云新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此次课程的内容,并向同学们分享关于“影响创作成果的所有环节”的主题课程。袁云新老师着重围绕创作,深度剖析抖音这一短视频平台,分析抖音用户的特质,用生动的案例向大家讲述了如何寻找对标账号、如何利用抖音热点、如何设置标题和封面等方式运营抖音,最终实现流量变现的过程。同学们认真地跟随袁云新老师的思路对视频创作前期的每个环节进行思考与互动,受益匪浅。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的卢埠忺老师,以自己的创作心得告诉大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从创作的微观角度,为创新班的同学们开始讲授第二门课程“拉片大神作品,寻找一般规律”,通过对一条VLOG、一条人文景观纪录片的反复观看与分析,总结出拍摄视频以及后期剪辑的一般规律,提醒同学们在拍摄时需注重视频的拍摄角度、内容的相似性、剪辑视频的逻辑顺序,和注意画面衔接自然等问题。并为同学们展示了几条画面衔接流畅的优质抖音短视频作品,鼓励同学们大胆创作,用手机也能创作出好的视频。

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互动,发表意见并阐述自己的分析角度,卢埠忺老师连连赞叹同学们灵活的思维和扎实的基础。

在学生作品分享展示环节,各小组同学向专家老师们呈现出了多个优秀的短视频作品并分享背后的创作心得,最终由罗珮、刘畅入、吴佩玥、车一、丁艳秋五名同学组成的小组获得优秀奖,专家老师向小组成员颁发了纪念品。

课后,剪映专家老师与创新班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实训结束后,卢埠忺老师在接受采访中寄语学生:设备和后期技术对于视频拍摄来讲并不是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善用工具、掌握运镜技巧、镜头搭配等,建立起足够多的自信;对于后期来讲,这一点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但一定不能让他成为你创作的瓶颈,千万不要因为后期技术不扎实,而不去拍摄素材;对于拍摄想法较局限、无法很好地表达思想这一问题,建议同学们可以着重去锻炼文案的撰写,有了好的文案再在其中填充好的画面,而不要仅仅因为前两者的问题,去禁锢自己的想法。

郑伟副教授在课程结束后也接受了采访,他针对为期两天的线下授课形式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我们学院和企业进行合作的这样一种训练模式,学院的初衷是想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加强同学们在实训这个环节能够与时俱进,与社会中较前沿的内容接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对于创新班的同学们来说,这次课程的安排内容,最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提升自己创作的思维能力和技术的运用,像傅爷爷经常讲的那样:把作业变成作品,把作品变成产品,把产品变成商品,把商品变成精品,这样的有机结合与转换,才是此次课程对于同学们来说最值得思考的地方。

新媒体新锐创新实验班指导老师吴治刚副教授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坚持以新媒体赋能、激发内心的热爱与激情,本次创作营结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学院与创新班的老师将继续探索新媒体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方式,力争让每一个同学成才。



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锦彩文传


总编辑丨特木热

执行编辑丨谷雨

责任编辑 |  陈瑛霞 郭芸伊 吴治刚

邮箱:wcnews@163.com

夸父网:http://Im.scujcc.edu.cn/

抖音号:文传青年 

文学与传媒学院全媒体中心


锦彩文传

欢迎扫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